English

我看陈燕泥

1998-03-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燕妮 我有话说

我知道国内最近出了一本书,正副标题分别被叫做《出国遭遇》和《告诉你一个真世界》,听说这其实是一本他人作品的专门结集,辑作者的名字叫做“陈燕泥”。这一阵子,正巧我的最新拙书《再回纽约》也赶在1月份出版,这样,北京的各种书香店摊,听说有很多人看见这两本书宛如亲爱姐妹一般地并头而睡,同时摆卖。

叫做“陈燕泥”所辑的东西被当成一本书在市面上才开始卖的时候,我在洛杉矶就一下子听说了。最初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其实不算什么,潜意识里甚至多少有些认为自己的名字和过往书著的名字似是而非地被别人挪去借用,反而说明了这些东西的价值。这么想,就一直缄默无话。

但是,后来接二连三地接到不少各处打来的电话谈说这事,这些电话国内、国外的都有,也有远从新西兰传过来的消息,这之中,一些电话没有找到我的人,就把自己的些许感慨留在我的电话答录机里了。这样,多了,这事情就开始给我留下一些淡淡的,然而牢固的阴影。

至此,我开始觉得被人“动作”了。

这本书我目前仍没有看到,其实说穿了最让我担心的是它的质地和内容,我知道,读过我书的读者可能在一开始会误认为这书的辑者名不过是“妮”和“泥”字的一个排印错误,但是等他们翻过扉页再会做如何感想,我则无论如何不敢想。

不敢想,就真的愤慨起来,觉得自己被人大大“动作”了。

对于这事,周遭的很多朋友都马上告诉我说千万要和“搭车”者法庭上理论,因为这样一做,即便在匡正社会风气上面也算便民。

我按照这个思路想过之后,还是觉得没有必要。

至少是我现在觉得还是没有必要。

因为举凡这类事情发生,总会有两种做法和一个目的。

两种做法中的做法一是制造作者名排印错误的假象,令读者不察而买;中国曾经出现过以“全庸”假装“金庸”的事情就是事情,我的“陈燕妮”和彼的“陈燕泥”也算是事情。

做法二则是在书籍的名字上做跟班搭进的摹仿,去年(或者是前年?)红做一团的《中国可以说不》问世之后,无数封面红蓝相间的《中国何以说不》之类描摹书名已经到达入木三分地步的“搭车书”也相继涌现,而比照拙著《遭遇美国》和《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书名循序而排的“陈燕泥”辑作《出国遭遇》和它的副标题《告诉你一个真世界》也算是比著这样的一条做法二而为之的吧。

两种做法,彼“陈燕泥”都对我有所袭击,这让我心里真的怪不受用。

而但凡这样做,其实可能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用来赚钱。如今,“捞世界”已经不算什么鬼祟,各种手段就都也不算什么“鬼祟”。我唯一担忧的还是关于受众的误解,“陈燕泥”彼书的底我尚且没有,因此也就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各类误会流入民间。

这么多年文海打滚,让学理工出身的我觉出好多艰辛,作文的郑重一直就是我补偿自己的疗伤之帖,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在意自己的笔下行间。如今,身下肘旁已经有这么多文字出现了,我唯一能够坦言无愧的就是自己为文当初的郑重。虽然我也常常嗟叹不堪回头重看自己的过往文字,觉得字里行间一直包藏仓促,但是,从来从来,夜静更深一个人在寒暑交迭的电脑前独自敲打的时候,给我多加一个胆子,我也不敢怠慢。

因为我一直认为这是我巴望已久的一种生涯,我不正襟危坐,除非我有精神病。

不知彼“陈燕泥”是否也秉擎这种看似苦难的为文之道,如果不是,下本书起,干脆好自为之。

我也深知文化事情道路上的各种凹凸,我也深知人性上的许多理由,听说这“陈燕泥”之书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卢XX策划的,这样,我更无话了。

文化中人,性情不一,我也不知这里面的深浅了。不得不再说一遍的是,我所不愿意的是受众可能的误会,至于如果“陈燕X”乃至《遭遇XX》乃至《告诉你一个真XX》这些个名字之类果真能够赚钱,尽管前去。

感激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